有波峰就必有波谷,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江河湖海中的波浪如此,股票市場中的“波浪”也一樣。K線圖很直觀,在時間線的牽引下,紅紅綠綠的K線們起起伏伏,不停地做著單向浪型運動。
雖然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但好像喜歡波峰或者由波谷而向波峰的人要更多。這也可以理解。獨立潮頭舞大旗,襟懷疏闊,誰不喜歡?而身陷谷底畏浪高,四周的波峰壓在自己頭頂上,隨時可能砸下來,誰的心情又能好得起來?不過,即使所有人都不喜歡,可以確定的是,波谷該來的時候一次也不會缺席;還可以確定的是,波峰有多高,波谷往往就會有多深。
1月14日,大盤指數(shù)在持續(xù)一個月的跌勢的加持下,一舉擊穿了年線,其后略作盤桓,加速下跌。這幾天的盤面形態(tài)給人的感覺格外差。這是半年時間內(nèi),年線被第三次破掉?;蛟S,我們就能據(jù)此得出一個結(jié)論:年線已經(jīng)被有效擊穿了。依據(jù)歷史經(jīng)驗推測,年線被有效打破之后,市場大概率就要經(jīng)歷一個由峰而谷的全過程,至于這個過程有多長、跌出的波谷有多深,著眼點不同,結(jié)論也會不一樣。
短期而言,既然指數(shù)已經(jīng)跌破了前期低點,那么,試探一下半年前的3312點,也不是沒有可能。如果把觀察的時間跨度再拉長一些,比如,拉長到疫情初起的2020年初,在跌出2646.80點的低點之后,大盤在一路走高的過程中,至今尚存四個跳空缺口未補。在中國股市三十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單就技術(shù)層面而言,大盤指數(shù)(個股其實也一樣)無論向上還是向下的跳空缺口,鮮見不補的——雖然補足缺口的時間確實有快有慢,但終歸都要被補上。
如果這個歷史經(jīng)驗還有效,那么為了補足這四個缺口,大盤指數(shù)跌出的波谷,恐怕就終究要打到2850點一線。當然,補這個“歷史欠賬”的過程或長或短,有可能一蹴而就,然后深V反轉(zhuǎn),又是一片新氣象,也可能“鈍刀割肉”,一點兒一點兒慢慢磨。無論快慢、長短,只想象一下其間的K線走勢,市場中人恐怕都要為之“心有戚戚焉”。雖然景象頗為惱人,但這終歸是大概率會發(fā)生的事情。當然,也存在這種可能,即在某種利好的強力刺激下,大盤馬上就搞出個深V反轉(zhuǎn)來,一路昂揚而去。不過,缺口此時不補就需彼時補,總歸是個事兒,按照慣常的規(guī)律,往往事兒拖得越久就越大。
如此短期、中期、長期地一番揣測之后,恐怕市場中人的心情就很難好得起來。不過,如果能站在更宏觀一些的位置觀察這個市場,或許人們的心情就能好一些。比如,只要看一看大盤的“全景圖”,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中國股市其實一直走在一個標準的上升通道內(nèi),大盤指數(shù)在通道上軌、下軌之間,起起伏伏,做著完美的浪型運動(其間還就勢搞過兩次“短促突擊”),而且,相較前十五年的上升走勢,后十五年的“浪跡”還更加往上翹。
即使從這種純技術(shù)的角度觀察,中國股票市場未來的發(fā)展前景也足夠給人以希望,如果再輔之以其他角度的觀察,這個市場的未來應(yīng)該就會更有說服力。目前的主要問題是,許多市場參與者觀察市場、判斷市場的視野,總會習(xí)慣性放得比較小、比較窄,觀察到的市場波動當然就會顯得格外大,也格外駭人,指數(shù)(或個股價格)漲了,就心比天高,睥睨一切,反之,情緒馬上就走進無邊的暗夜去……
這種觀察習(xí)慣,當然也可以理解,畢竟,生命有限,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實現(xiàn)某種自我價值,是一種生命的本能,但即使聚焦中短期間的投資,要想有所收獲,恐怕還是要認清市場前行的大方向,在大方向中尋找不同階段的投資價值,或者規(guī)避投資風(fēng)險,不但成功的機會會多一些,而且也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情緒,不為市場上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和各種鼓噪所擾動。既然投身這個市場,當然就要按照市場規(guī)律行事,市場的歸市場,否則就會有問題。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