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華財經北京12月28日電(米敬雯)28日,中國經濟信息社與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在北京聯(lián)合發(fā)布《世界一流港口綜合評價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新加坡港、上海港仍處于世界一流港口領先水平,鹿特丹港、寧波舟山港、釜山港、安特衛(wèi)普港、深圳港、青島港、香港港和漢堡港位于世界一流港口前列。
據了解,報告從港口類型、地域空間和服務功能三個維度選取了29個樣本港口進行評價,基本覆蓋全球主要區(qū)域。評價結果顯示,2021年綜合評價最高水平為90.3分,較前一年增加3.9分,平均水平為62.0分,較前一年增加1.0分。
整體來看,亞洲、歐洲港口整體表現(xiàn)較好。其中,中國港口憑借著領先的吞吐量規(guī)模、集約高效的岸線利用水平、輻射全球的航線網絡等優(yōu)勢占據了世界一流港口的較多席位。
據了解,2021年我國港口吞吐量達155.4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2.83億標箱,已建和在建自動化碼頭數量居世界首位。上海港憑借輻射全球的集裝箱班輪航線服務網絡、居于世界前列的集裝箱吞吐量規(guī)模、全球領先的岸線資源利用效率、規(guī)模巨大的集裝箱自動化碼頭,位居世界一流港口的領先水平。寧波舟山港、深圳港、青島港、香港港依托強大的集裝箱吞吐量規(guī)模、高效的港口作業(yè)服務、領先的技術創(chuàng)新應用,位居世界一流港口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黑馬”青島港特色突出、表現(xiàn)亮眼。通過打造集裝箱效率和服務品牌、加快自動化碼頭建設、推進綠色能源港口應用、拓展海陸雙向多貨種業(yè)務等方式,青島港2021年完成貨物吞吐量6.3億噸,居世界第四,完成集裝箱量2371萬標箱,躍居東北亞第一、世界第六位。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院長費維軍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國際集裝箱樞紐港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擁堵,港口作為全球物流樞紐的地位更加凸顯。相比之下,我國港口始終保持高效運轉,展現(xiàn)出強大服務韌性,為國際物流供應鏈暢通穩(wěn)定做出重要貢獻。通過開展世界一流港口綜合評價工作,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完善全球港口評價體系,增強我國在港口評價方面的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可以讓全社會更全面地認識港口,了解港口在促進城市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
中國經濟信息社副總裁曹文忠表示,作為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經濟研究中心,中經社一直圍繞黨和國家關心的經濟話題,推進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對策研究融合發(fā)展。港口業(yè)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基礎產業(yè),也是中經社經濟研究的重點行業(yè)。中經社連續(xù)兩年與水運科學研究院共同研究并發(fā)布《世界一流港口綜合評價報告》,希望發(fā)揮指標體系的引領作用,以智庫評價工作為抓手,助力更多中國港口加速向世界一流強港邁進,共同為交通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課題負責人、中國經濟信息社主任編輯曹杰介紹,世界一流港口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共建共享的平臺,近兩年,越來越多的港口企業(yè)參與到指標體系的建設中來,給予很多中肯的意見。未來歡迎港航價值鏈上的更多企業(yè)加入到這項工作中,助力評價體系不斷優(yōu)化完善,共同書寫一流港口發(fā)展的中國經驗。
據悉,《世界一流港口綜合評價報告(2022)》由中國經濟信息社與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聯(lián)合編制,旨在落實《關于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通過構建世界一流港口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綜合評價世界各國港口發(fā)展水平和所處的國際地位,為中國港口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關鍵詞: 世界一流港口綜合評價報告(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