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東北大地春已到、寒未消,遼寧各地頂風冒寒謀劃部署:政府部門主動上門助企紓困,重大項目提前推進前期工作,各類企業(yè)緊鑼密鼓復工復產……全省以時不我待的積極姿態(tài),沖刺首季“開門紅”,播撒收獲的希望。
助企紓困穩(wěn)增長
正月未過,在遼寧澎輝鑄業(yè)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了一片繁忙景象:一臺臺大型貨車在庫房前排起長隊,將成卷鋼材源源不斷運出廠區(qū)。
“春節(jié)沒有停產,你看我們的成品堆得老高,就為了備戰(zhàn)節(jié)后的市場需求。”站在成品庫前,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許峰說,現在公司原料、電力都有保障,正是開足馬力的好時候。
新年伊始,遼寧省就以“開局即決戰(zhàn)”的緊迫感,分類施策助企紓困,幫助解決用工、資金等生產要素難題,助力企業(yè)排產。
以澎輝鑄業(yè)所在的遼陽為例,當地對拉動經濟作用明顯、成長潛力大的44戶重點工業(yè)企業(yè),做好供水、供電、供氣等要素保障。遼陽市工信局副局長富紹華說,一度制約企業(yè)的缺電瓶頸,如今大為緩解。
去年12月初,因原料大豆供應不及時,九三集團丹東大豆科技有限公司暫時停產。丹東市專題研究,制定大豆原料船進港引航方案,幫助原料船舶順利靠港,保證了企業(yè)從今年起一直順利生產。
截至2月22日,遼寧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開工7611戶,開工率為95.9%,員工返崗率達到92.8%,冰封的黑土地早早迎來了生產熱潮。
項目建設緊鑼密鼓
夜幕降臨,位于沈陽市渾河南岸的遼寧省交通建設投資集團辦公大樓經常燈火通明。組織落實林業(yè)、環(huán)保部門意見,加快高速公路施工圖設計……集團建設管理部副部長馬良說,這些天來,許多業(yè)務部門都在連軸轉全力推動各項前期工作,現在氣溫偏低,高速公路項目還不能施工,但許多項目已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今年,遼寧省將啟動京哈改擴建、本桓、凌綏三條高速公路建設,總投資730多億元,進一步織密全省高速路網。“現在發(fā)改、財政、交通等多個部門正通力配合推進工作,只待進入施工季,三條高速即可進場施工。”遼寧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李繼銳說,屆時遼寧將迎來新一輪高速公路建設高潮。
遼寧省多個部門今年加快實施調度,加強監(jiān)測分析,做好施工銜接,引導重點工程項目起步即沖刺。遼寧省發(fā)展改革委總經濟師李新忠介紹,全省組織建立“省級重點項目”“億元以上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項目”三個清單,同步落實支持政策。今年一季度,全省開復工建設項目有望達5119個,同比增長13%。
在遼寧盤錦市興隆臺區(qū),多個項目加速施工??偼顿Y6.5億元的東北新發(fā)地農產品供應鏈中心,春節(jié)期間一直沒有停工。工程項目經理阮增偉說,項目力爭今年6月竣工,早日提升盤錦地區(qū)農產品集散交易的水平。
結構調整撒下新“種子”
立春剛過,遼寧紅銀金屬有限公司高溫合金制造一期項目,正在沈撫改革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一幢廠房內有條不紊地開展收尾工作。這個由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科技成果轉化的重大項目,馬上就要進入運營階段。
“這個項目將助力提升我國高溫結構材料及器件的制造能力,從2020年8月開工,預計今年下半年可投產。”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的成果轉化項目團隊負責人說,未來,紅銀金屬要為中國的高端裝備制造提供核心材料及器件。
發(fā)力穩(wěn)增長并不是“撿到籃子里都是菜”。遼寧省瞄準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圍繞數字化轉型、節(jié)能減排降碳、延伸產業(yè)鏈、搶占新興產業(yè)“風口”,謀劃和培育了一批高質量項目群,為產業(yè)蝶變撒下了新“種子”。
幾年前,遼陽市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主動關停數十家小鋼鐵企業(yè),淘汰落后產能近400萬噸,如今僅保留澎輝鑄業(yè)一家較大的鋼鐵企業(yè)。
春寒料峭中,澎輝鑄業(yè)已騰出一幢800多米長的巨大廠房,計劃今年投資4億多元安裝帶鋼生產線。許峰說,公司唯有馬不停蹄,以新項目增加產品品類、提升附加值,才不辜負全市鋼鐵業(yè)升級蝶變的希望。(作者 王炳坤 鄒明仲 白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