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毛,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专区,亚洲久久久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精品美女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觀察 >

揭秘“瘋狂的玉米”:炒貨商從躺賺千萬到破產出逃

克勞德蘭納斯說,貪婪者總是一貧如洗。

2020年,由于看漲玉米價格,貿易商們利用第三方資金加杠桿的方式,囤進了大量玉米庫存。受益于玉米價格的瘋狂上漲,從2020年年初最低時的每噸1700~1800元,漲到每噸3000元,大多貿易商都嘗到了甜頭,有人短短數月間凈賺五六千萬元。

但是,2021年二、三季度玉米價格波動下行,讓今年繼續(xù)囤糧想“躺贏”的貿易商們措手不及,虧損嚴重甚至破產。

遼寧地區(qū)一位玉米貿易商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認識的貿易商朋友大多都加了杠桿,虧3000萬元的不少,虧1000萬元左右的非常多。我們提前跑了,雖然還有幾萬噸貨,但對于我們每年幾十萬噸的體量來說,損失還可以承受?!?/p>

加杠桿囤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臨儲玉米見底,玉米產需缺口擴大,加之生豬產業(yè)快速恢復等內外部多重因素作用,為資本炒作玉米漲價提供了想象空間。

糧食貿易商們也靈敏地嗅到了這場玉米市場的“饕餮盛宴”。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強烈看漲糧價的預期下,貿易商“囤糧待漲”;而伴隨著各路資金涌入,加杠桿也成為他們共同的選擇。

某期貨公司一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貿易商加杠桿囤糧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融資;二是通過第三方“金主”配資。前者通常需要有信用資質和抵押質押,后者是過去幾年發(fā)展起來的主流模式。

一般來說,貿易商需要投入10%~20%的保證金,“金主”提供80%~90%的配資。糧食貿易商通過加杠桿融入資金,自行收購或委托金主收購,提前鎖定糧食存入糧庫中,約定某個時間節(jié)點,按當時的糧價出售,扣除資金成本和其他費用后,即為自身利潤。

據前述玉米貿易商介紹,囤糧的期限由貿易商決定,通常是5到10個月時間。但原則上“金主”會要求貿易商在每年9月1日前必須清庫,不能留到新一季玉米收割時。從購入糧食到約定銷售的周期內,囤糧的成本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資金的利息;二是糧食的庫存、管理及交易費用等。“每噸糧食一個月的綜合成本是25~30元,根據資金方不同有所差異,但很少有低于或高于這個區(qū)間的?!?/p>

事實上,在這個囤糧的資本游戲當中,提供大頭資金的“金主”,風險相對最小。一方面,“金主”穩(wěn)賺4%~5%的資金利息差,資金成本可能只有4%~5%,以8%~10%的價格貸給貿易商。另一方面,“金主”實際控制著糧食,通常會要求糧食存入指定倉庫或派來駐庫人員進行監(jiān)管,這樣一來不僅有隨時處置這批次糧食的權利,還會有一筆可觀的儲糧收入。

而貿易商要想在這個囤糧的資本游戲中賺到錢,只能寄希望于糧價上漲。一旦糧價下行跌破成本線,面臨將要爆倉的情況時,貿易商要么追加保證金,等待糧價上漲再出售;要么就面臨被降價處理的“割肉”局面。

據媒體報道,2020年,東北糧食貿易商張鐵嶺大舉囤糧,利用托盤資金,以加杠桿的方式囤進了10萬噸級玉米。短短數月間,賺取毛利潤7000萬~8000萬元,扣除資金、倉儲等成本后,凈利潤達5000萬~6000萬元。

這并非個例。受益于玉米價格的瘋狂上漲,“收到糧食,即是賺到”。這一期間,玉米價格從2020年年初最低時每噸1700~1800元,漲到了3000元,2021年1月更是站上了3100元的歷史高位。

2021年2~3月期間,玉米價格小幅回落。去年嘗到過甜頭的“張鐵嶺們”,繼續(xù)押注玉米價格上漲,又大量囤起了玉米。結果從2021年3月到9月中旬,玉米價格震蕩下行持續(xù)半年多,讓貿易商們措手不及,損失慘重,甚至破產。

資金炒作邏輯

“2020年,玉米進入一個比較強的炒作氛圍中,除了供需基本面之外,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上,資金的推動力都是非常強的?!睆V發(fā)期貨農產品研究員朱迪對《中國經營報》記者進一步表示,現貨市場中,很多第三方資金參與進來,比如產業(yè)鏈的一些頭部企業(yè)給中下游貿易商做融資。期貨盤面上,除了這類產業(yè)企業(yè)資金外,市場投機資金也參與其中,因此資金炒作的情緒表現較強。

某期貨公司農產品分析師表示:“市場上提供資金的很多,有銀行、信托、期貨公司等,也有民營企業(yè)、私營老板、國有企業(yè)等?!?/p>

多位采訪對象表示,第三方資金配資模式中的“金主”,通常是產業(yè)鏈中的大型國企。有受訪對象對記者指出:“無論是直接在現貨市場中囤糧做庫存,還是在期貨市場買進玉米期貨合約多單,企業(yè)都要面臨價格下跌的風險。而在這個業(yè)務中,資金方追求穩(wěn)定的固定收益,對市場不判斷漲跌,也基本不承擔風險。”

上述期貨資深人士表示:“這類國企自身也做貿易,但風險還是蠻大的。有企業(yè)在2019年收購的量較大,最后也虧了。做這個(配資)模式,相當于不拿這么多錢去賭行情,而是把從銀行借到的錢拿去賺取利息差。假設企業(yè)從銀行貸了400億元,利息差是5%,就能賺到20個億,這是相對安全的,大家愿意做這個事情。但如果400億元全部拿來囤糧,則要去承擔市場行情判斷和價格漲跌的風險?!?/p>

“貿易商加杠桿囤糧的邏輯,在于大家都看漲,都賭玉米價格會上漲。”記者了解到,玉米這一波上漲行情從2016年底開始啟動,產需缺口是玉米價格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也給資本的炒作提供了基本面支撐。

多頭敗退

玉米價格的漲跌,既是因,又是果。

2020年年初至2021年年初,玉米價格上漲近70%。由于“囤糧待漲”,很多新糧收下來或者臨儲糧拍賣之后,進入到貿易商的庫存環(huán)節(jié),卻沒有真的流入到終端,因此把玉米價格抬得越來越高。

不過,國家政策打壓炒作的力度也開始釋放出來。2021年5月底,國家發(fā)改委出臺了《關于“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的通知》,要求做好鐵礦石、銅、玉米等大宗商品價格異動應對,及時提出綜合調控措施建議,強化市場預期管理。

與此同時,2020年年底至2021年上半年,國家通過拍賣臨儲庫存的形式,向市場投入接近5000萬噸小麥,“很大程度上填補了玉米的缺口,玉米飼料從之前占比六成左右降到百分之十幾?!贝送猓瑥?020年四季度開始,中國企業(yè)開始有意識地大量進口玉米及高粱、大麥、木薯干等玉米替代品,以平抑玉米價格上漲之勢。

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之下,2021年內,玉米價格走勢呈現“前高后低”。貿易商的建倉成本越來越高,尤其到了2021年三四月份,很多貿易商的成本達2700元/噸。但是,今年的玉米價格并未出現類似于去年的“瘋狂”上漲態(tài)勢。3~9月,玉米價格震蕩下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玉米價格開始下跌之初,盡管貿易商已經承壓,但大多數并沒有快速出糧。朱迪分析表示:“以往每年四五月份進行臨儲拍賣時,下游的深加工企業(yè)或飼料廠就會備非常多的臨儲玉米庫存。從貿易商這端來看,他們判斷今年沒有臨儲庫存玉米,等于說玉米現貨量都在自己手里,市場要備庫存就要通過貿易商采購。但是,前期貿易商‘囤糧’的同時,深加工企業(yè)也備有較多庫存了,而飼料廠則將玉米需求替換成小麥,因此玉米的需求端大幅下滑,整個市場的缺口快速縮量??梢娰Q易商對整個市場的供需格局并沒有很準確把握?!?/p>

在炒作氛圍越來越濃,玉米價格出現下行勢頭的情況下,“金主”風控也更加嚴格,提供托盤資金的意愿有所下降。

7~8月,市場上出現觸發(fā)強平線后的大量拋貨,玉米價格暴跌使得“囤糧客”不得不“割肉”,部分貿易商巨虧甚至破產,慘遭市場淘汰。

朱迪告訴記者:“到了2021年9月,很多第三方資金真的到頭必須得還了,也要開始賣玉米收新糧,就出現了貿易商資金出逃的情況。這些因素疊加影響下,2021年9月,玉米出現見底行情。”

“由于今年虧損比較嚴重,現在中小貿易商收糧相對比較謹慎。”上述玉米貿易商告訴記者:“目前觀望的心態(tài)比較重,寧可錯過,也不愿意再做。去年大家相對比較激進,然后今年又虧了很多的錢,所以好多人資金上沒有那么充裕。”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熱門資訊

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