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雖然煤炭板塊受到煤價中樞回落的影響有所回調,但比起滬深300指數-5.27%的表現,煤炭指數僅下跌1.84%,相對收益顯著。9月以來,煤炭指數再次反彈9.61%,而滬深300指數下跌2.01%,煤炭股整體實現了11.62%的超額收益。
回溯歷史,自2021年開始,煤炭板塊經歷了2年高景氣周期,在滬深300一路下跌的背景下,實現了逆勢上漲。煤炭板塊表現和煤價高度關聯,2年的上漲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21年1~9月:總量缺口邏輯。該階段國內需求明顯起色,而生產端受到“十三五”期間“關停從快、增長從嚴”的限產影響,產能釋放不足,疊加澳煤進口限制,供給端整體緊缺,供需總量缺口一度達到7500萬噸以上。受此影響,煤炭價格快速上漲,煤炭板塊也隨之上漲。
【資料圖】
第二階段,2022年1~7月:海外邏輯。該階段主要矛盾從國內轉至國外,年初印尼禁運導致我國進口煤量出現快速下降,2月俄烏沖突爆發(fā),能源安全問題再度成為焦點,海外煤價高漲,與國內價格倒掛,導致我國進口煤量大幅下滑的同時,也拉漲了國內煤價和煤炭板塊行情。
第三階段,2022年8~10月:結構性緊缺邏輯。高溫天氣疊加保供政策,非電用煤受到壓縮。10月產地及運輸線路沿線疫情的再次暴發(fā),導致發(fā)運受限,港口庫存迅速下降,以致于淡季煤價依舊堅挺,煤炭板塊再次上漲。
今年8月以來,國內煤炭需求受天氣和工業(yè)需求提升的影響,電廠日耗維持相對高位,港口庫存壓力得到逐步緩解。近期,電廠日耗已過峰值,但下游甲醇和烯烴利潤有所修復,開工率穩(wěn)步提升,非電中的化工用煤周度日耗大幅提升,支撐煤炭需求。
我國是煤炭大國,約占全球資源量的50%。近期的礦山生產安全事故使得整個能源行業(yè)安全生產工作被高度重視,安監(jiān)收緊也有效抑制了表外產量,一定程度上沖擊煤炭總供給量。加之港口發(fā)運利潤倒掛和大秦線檢修,北方港整體調入量減少。如果進口量無法進行有效補充,國內則容易形成供給結構性緊缺,使得煤價和煤炭板塊高位震蕩。
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調下,預計我國后續(xù)煤炭產量會保持上漲,但隨著核增減少、安監(jiān)強化,產量增速預計會逐步放緩。短期內的煤炭供給增量主要依靠現有產能的核增和產能利用率的再挖潛,未來加大礦井勘探和核準建設才是增加供給的根本途徑。
今年煤炭庫存整體充足,但近1個月港口去庫存明顯,電廠庫存雖是行業(yè)風險點,但在安全保供訴求下,也可視為常態(tài)化舉措。隨著下半年行業(yè)季節(jié)性的需求提升,下游化工、鋼鐵、焦炭等行業(yè)開工率預計整體保持穩(wěn)中有升,非電需求的改善預計會進一步支撐煤炭需求。
如今,煤炭價格的前期探底已結束,在全市場悲觀情緒較重的氛圍下,高股息低估值的煤炭板塊容易獲得關注,如果冬儲采購超預期釋放,疊加秋季下游開工需求復蘇,煤炭板塊持續(xù)性的遙遙領先依舊值得期待。
(作者系杭銀理財研究員)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