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萬煒在節(jié)目上表示,歐洲能源危機對光伏和風電都帶來一定機會。光伏方面很快能夠體現(xiàn)到企業(yè)的收入和訂單上。而對于風電,可能會有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就是逐步提升風電出口和國際化市場的收入比例。
(相關資料圖)
以下為文字精華:
提問:歐盟公布了4萬億新能源計劃,這件事對于國內光伏風電有沒有新的機會?
萬煒:地緣沖突導致歐洲的能源價格近期大漲,所以歐盟為了替代傳統(tǒng)化石能源,特別是從海外進口能源的依賴,想大力發(fā)展自己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光伏和風電。
在光伏和風電兩個領域,我們國家都是有比較強的制造能力,特別是光伏。從主要光伏環(huán)節(jié)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看,基本上中國從最上游的硅料一直到最下游的光伏組件,各個環(huán)節(jié)基本上都占了全球70%左右。歐盟如果大力發(fā)展光伏,對于中國的光伏組件的需求無疑是大大增加的。
另外從風電的角度看,歐洲是傳統(tǒng)風電制造比較強的區(qū)域,像丹麥等國家的一些公司基本上都是全球風電最早的生產商。相對來講,中國的風電制造商和這些傳統(tǒng)的全球風電巨頭相比,發(fā)展的時間相對短一些,所以我們的風電產品就沒有光伏產品那樣的全球市場占有率。
從這個角度去看,最近一段時間歐洲風電需求增加。風電里面的主要原材料是鋼鐵,可能85%以上的重量是來自于鋼鐵,而鋼鐵一部分資源是鐵礦石,另一部分實際上依賴于能源。
從鐵礦石到制鐵到煉鋼,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說在能源價格比較高的情況下,鋼鐵制品成本比較高,這也給我們風電產品打進歐洲市場,或者至少是零部件的角度打進歐洲市場創(chuàng)造了機會。
歐洲能源危機對光伏和風電都帶來一定機會。光伏方面,因為本身我們國家的全球市場占有率高,這個機會很快能夠體現(xiàn)到企業(yè)的收入和訂單上。而對于風電,可能會有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就是逐步提升風電出口和國際化市場的收入比例。
提問:現(xiàn)在我們風電是自主可控的風電產業(yè)鏈,境外出口相對較少,您覺得自主專利多嗎?未來向境外出口能否有所改善?
萬煒:歐洲實際上是風電最主要的發(fā)源地,所以有很多傳統(tǒng)的風電產品制造商。他們實際上在風電的發(fā)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專有技術,有一部分也是通過專利的方式進行保護。
中國的風電近十幾年開始發(fā)展,部分引進了歐洲的技術,一部分技術跟歐洲同源,因此這部分產品在出口,比方說回到歐洲市場的時候,一定程度上會受到技術知識產權保護的影響,也造成了一定的壁壘。
但是我們國家的目前兩家主流風電生產商已經(jīng)做到全世界前5,慢慢我們會使用自有研發(fā)技術來替代歐洲引進的技術,一定程度上消除所謂的專利保護,為我們的出口打開市場。
另外風電和光伏制造略有不同。光伏制造出來的電池片大部分時候是一個標準品,除了尺寸和轉換效率略有不同,大部分方面是一個標準品。
但是風電風機,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類似于汽車一樣的精密設備制造,每個風電機組之間可能都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這里面就有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裝備,我們過去還是依賴于進口,比方說風電的主軸軸承,齒輪箱,這一塊我們現(xiàn)在正在提高自有化生產效率和技術應用能力。
但是相比較光伏或者是風電其他零部件而言,主軸軸承和齒輪箱這一塊還相對是短板,一半以上的產品依賴于進口。風電的發(fā)展過程中間,還有一些領域還需要突破,海外對上游原材料或者說上游零部件有一定的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