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群體市場現狀分析
國家秉承以人為本的思想,近十年來大力發(fā)展特殊教育。未來隨著科技發(fā)展,將會更加有效解決特殊教育問題。
特殊教育是運用特殊方法或設備和措施對特殊的對象進行的教育。是指身心有缺陷的人,即盲人、聽障人(聾人)、弱智兒童教育以及問題兒童教育所納入的特殊教育范圍,并從經濟投資、科學研究、師資和設備等方面支持這類教育。
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部分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也結合自身發(fā)展情況出臺了相關政策和法規(guī),指出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資源,擴大特殊教育覆蓋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殘疾兒童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實現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切實增強殘疾兒童青少年家庭福祉。
實施特殊教育的機構如——盲人學校、聾人學校、森林學校、療養(yǎng)學校、工讀學校、特殊學校、兒童感化院、低能兒學校、肢殘和畸形兒童學校、語言障礙兒童訓練中心,以及附設在普通學校的特殊班級。
最近十多年來,我國特殊教育加快了發(fā)展步伐,在經濟發(fā)展比較快的北京、上海、廣州和一些沿海地區(qū),已經開始采用廣義的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對象不再局限于殘疾人,而是包括天資優(yōu)異的超常兒童和各類有行為和情緒障礙的問題兒童。
特殊教育群體市場發(fā)展分析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0—6歲的殘疾兒童約167.8萬人,每年新增殘疾兒童19.9萬人。為促使殘疾兒童更好地享有生存權、發(fā)展權,國家依法給予政策傾斜,推進特殊教育改革發(fā)展。
近年來,互聯網,云技術,物聯網技術的發(fā)展也為特殊教育迎來了新一輪的發(fā)展機遇。傳統(tǒng)的特殊教育方式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和變革,未來大數據可以解決目前特殊教育面臨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當前我國基本形成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送教上門為補充”的特殊教育格局。其中,普通學校隨班就讀主要招收中度和輕度的聽障、智障、視障、精神情緒障礙和肢體障礙等特殊學生,2020年占比達49.47%。
點擊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國特殊群體教育行業(yè)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查閱最新中國特殊群體教育行業(yè)市場深度調研報告及分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