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的擴散,全球股市下跌,A股行情也像三月的天、小孩的臉一樣說變就變。前一刻點數(shù)還反彈到3000點,讓人喜不自勝;下一刻又迅速回落,只想抱住弱小可憐的自己。
投資者在一次次反彈、下跌中也感到了迷茫,尤其是創(chuàng)業(yè)板、科技板塊回調,前期收益回吐。不少投資者信心不足,要把基金、股票給割了。
其實這種情況并不少見,不少朋友買基時,時常會有下面的操作:
本來打算長期持有一只基,結果轉眼就遭遇市場調整,凈值跌了,忍不住贖回。
市場回暖,可以買的基金總是不漲,等賣掉又漲了。
為什么這種管不住手的現(xiàn)象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
“羊群效應”
心理學中有兩個詞,一個叫,一個叫,前者講的是從眾跟風心理,后者講的是相比獲得而言,人們更討厭失去目前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
理性不會缺席,但是理性可能會遲到。理性遲到的時候,就是缺少獨立思考的“羊群”行為的機會:
想擇時,但往往踩不對市場時點
很多基民都希望自己能夠預測市場,踩對市場時點,完美實現(xiàn)低買高賣,但“要在市場中準確的踩點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飛刀更難”,準確擇時,即使是股神巴菲特都難以做到,相反,頻繁申購、贖回,反而增加了投資成本。
持有時間短,交易頻繁
投資基金重在堅持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堅持也是最難的,特別是遇上市場低迷時的,很多人市場稍有大幅調整就賣出,但常常錯過隨后的反彈。投資基金虧損率和持有時間之間的關系,從下圖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一般來說,單只權益基金持有時間越短,虧損概率越高;反之虧損概率越低。持有時間短,這也是導致基金收益不理想的原因。
尤其是市場熱點隨時變化,能夠耐得住寂寞,忍得了誘惑,堅持長期投資的人少之又少。
那么,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下面兩種方式可以參考下:
01、放棄擇時,改變投資方式
一是,通過基金定投來建立“防御線”,這種方式定期投入固定金額,避免人為的擇時,相較于單筆投入來說,可以有效分散風險,控制回撤。
02、選對基金,用外力約束
比如,選擇定期持有型基金,這種基金可以隨時申購,但對每次的申購份額都設置了一定的封閉期,封閉期內不能贖回,避免人性追漲殺跌的弱點,自動幫你“拿住”一段時間,封閉期結束后相應份額就可以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