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A股結構性行情突出,私募基金把握賺錢良機,八大策略平均收獲24.24%的收益,股票產品平均收益超過30%,在所有策略中表現最好。
股票私募平均收益超30%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2019年,納入統(tǒng)計的6929只股票策略產品(成立滿12個月并有持續(xù)業(yè)績記錄),平均錄得30.36%的收益率,顯著高于其它策略;6390只產品取得正收益,占比92.22%。其中,獲取50%以上收益率的產品有1122只,占比超過16%;有139只產品收益翻倍,包括林園投資、涌津投資、大禾投資旗下多只產品,以及量化機構白鷺資管、因諾資產、無量資本旗下的多只產品。
百億級私募全部收獲正收益。有業(yè)績記錄的31家百億私募2019年平均收益率為28.3%。股票策略機構中,盤京投資、景林資產和少藪派投資整體業(yè)績位居前三,平均業(yè)績均超過50%。
趣時資產總經理章秀奇表示,2019年能在同類規(guī)模私募中排進前十,主要是靠抓住了消費等行業(yè)的機會,收獲絕對回報。比較遺憾的是未能充分把握近年表現突出的金融地產和科技等板塊。
清和泉資本對自己的評價是賺到了能力圈范圍內的錢。“2017年和2019年價值股機會比較突出,這也是我們主要的收益來源。當然,我們并不認可這是市場風格輪動帶來的好成績,而是A股在進化和升級的長期趨勢。要長期在這個市場存活,就要堅持賺企業(yè)發(fā)展的錢。”
八大策略中,固定收益策略絕對收益最低,整體收益為7.54%。此外,受益于定增市場回暖,事件驅動策略平均收益達到22.27%,在八大策略中位居第二;復合策略以20.74%的收益率排在第三;其他四個策略,宏觀策略、組合基金、管理期貨、相對價值產品的收益率依次為19.75%、18.27%、15.84%和12.47%。 長期跑贏市場
靠的是深度價值投資
都說“一年翻倍容易,三年翻倍難”,在私募界,能長期跑贏市場的“常勝將軍”并不多。根據私募排排網的統(tǒng)計,截至2019年底,規(guī)模超10億、近5年公司整體業(yè)績前十的私募包括林園投資、新思哲投資、豐嶺資本、同犇投資、漢和資本等,遠超市場表現;近1年、3年、5年收益都進入股票策略基金前十的私募只有兩家:新思哲投資和林園投資。
豐嶺資本董事長金斌表示,他做基金經理的十多年時間里,管理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比同期滬深300指數高出10%以上,但每一年他們在反思不滿意的地方,這也是他們能夠持續(xù)前進的動力。
同犇投資總經理童馴表示,近1年、3年、5年同犇投資的整體業(yè)績超出自己的預期,主要是因為抓住了兩個機會:一是2015年創(chuàng)業(yè)板牛市的泡沫;二是2017年和2019年的消費股牛市。
清和泉資本指出,長期來看,為投資者獲取15%的年化收益,保持在行業(yè)第一梯隊,正是他們努力的方向,希望做資管行業(yè)的恒星而不是流星。
能在較長時間跑贏市場,績優(yōu)私募大多是深度的價值投資者。
新思哲基金經理羅潔表示,能獲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是抓住了投資的主要脈絡。2017年是核心資產的元年,我們堅持價值投資,對核心資產,包括大消費、大醫(yī)藥、制造和互聯網、教育、餐飲這些板塊把握得比較好。同時,對于能力圈范圍之外的板塊,他們都沒有觸碰。
金斌坦陳,長期來看,只要少虧錢,最后都容易賺到大錢。“我們是深度的價值投資者,對所投資公司的選擇比較苛刻。這樣做也可能會錯失一些投資機會,甚至是我們比較擅長的領域的機會,但是,這樣做可以避免掉進各種投資陷阱。”當了十多年的基金經理,基本沒有踩過雷,這一點最值得欣慰。股票市場永遠都不缺少機會。而只要抓住一小部分機會,就足夠賺到比較高的超額回報。
漢和資本表示,他們始終堅持以長期的眼光看待市場,看待上市公司。“我們把上市公司當作一門生意,去考慮圍繞其價值的方方面面。投資就是要聚焦企業(yè)的內在價值,尋找并理解企業(yè)的長期內在價值,伴隨企業(yè)成長,分享成長紅利。”
清和泉資本補充,投資就是做大概率的事,目標是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好企業(yè),與偉大企業(yè)共成長。“過去5年,我們堅持踐行了自身的投資理念,從業(yè)績歸因結果來看,最賺錢的投資就是長期拿著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