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平臺的出現(xiàn),選擇網(wǎng)購的人越來越多。以前大家購買生活用品都會去超市、小賣部,現(xiàn)在直接在網(wǎng)上下單,就可以收到貨了。對于老百姓來說自然是非常方便的,但是網(wǎng)購便利的同時,對于實體店的生意也造成了影響。
很多人搞不清楚的是,實體店的生意明明不好做,賣商品也掙不了幾個錢,為什么超市卻沒有關(guān)門呢?反而有著越開越多的趨勢,不怕沒生意嗎?對于這一問題,超市員工揭露:其實超市的真正收入不是靠賣商品,外行人是無法看透真正賺錢門道的。
放眼國內(nèi)市場一些大型超市,其中包括華潤萬家、沃爾瑪、大潤發(fā)等,這些超市都是連鎖式經(jīng)營的。在國內(nèi)的各個城市,基本都能看到這些超市的身影。而且這些超市一般都開在市中心等繁華地段,要知道越是繁華的地段,房租就越貴。在實體店生意大不如前的背景下,不少超市明明沒生意卻不會倒閉,“秘密”在這4點。
進價低
對于任何一個行業(yè)來說,進貨價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進價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利潤的空間。對于大型超市來說,貨品都是由廠家或者是果農(nóng)直接送貨,不同的拿貨方式也會導(dǎo)致價格上的差距。商品的進價可能相差不會太大,不過像水果、蔬菜包括肉類的進價,還是有著不少利潤的。
由于超市需要的量比較大,一些果農(nóng)寧愿以更低的價格批發(fā)給大型超市。這也是不少小攤販搞不清楚的地方,明明都是批發(fā),果農(nóng)卻更愿意低價賣給超市。就是因為超市這一渠道穩(wěn)定,對于果農(nóng)來說自然是更傾向于和超市合作的。
收取租金
要知道其實一些大型超市里很多東西并不是自己賣的,而是將攤位出租出去,超市只管收租金。這些攤位的生意好不好,超市是不管的。當(dāng)然也不是什么攤位都有資格在超市賣貨的,如果東西賣得好就可以長期租下去,假如一直沒生意的話,超市也有可能“請走”這些攤位。
其實就算超市不攆走這些攤位,它們也會主動離開的。畢竟超市的攤位租金都不便宜,長期沒生意的話是承擔(dān)不起高額租金的。光是這些攤位的租金費用,就比賣商品賺的錢要多了。
抽取提成
除了租金可以幫助超市獲利之外,有些超市還會對這些攤位抽取一部分提成。簡單點來說,擺在超市的攤位不僅需要繳納租金費用,甚至連賣出去的商品也有一部分利潤是超市的。
搞促銷活動
這也是不少超市慣用的“套路”,為了提升超市的業(yè)績,經(jīng)常會拿一些利潤較高的商品搞促銷。包括那些臨期的牛奶等,將這些商品拿出來促銷,一方面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還能更快地將商品賣出去。對于超市來說,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看到這里也就能夠理解超市為什么經(jīng)常搞特價商品了,這種活動不僅不會讓超市虧本,還能夠快速增加超市的營收。有著這4種方式,一般來說超市是不用擔(dān)心生意好不好的。即便看上去沒什么生意的超市,照樣能在市場存活很久,其實就是因為超市并非只靠賣商品賺錢。
包括那些樓下的小型超市,其實也有自己盈利的方式。單憑賣商品賺錢,很顯然是難以維持日常運營的。一些家門口的小超市,其實也會和經(jīng)銷商進行合作。在貨架上放經(jīng)銷商的產(chǎn)品,每賣出去一單都能夠獲得一定的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