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毛,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专区,亚洲久久久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精品美女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文化 >

贈物附詩這一“寄語文化”現(xiàn)象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歷史

席卷全球的疫情,給我們帶來苦難的同時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文化現(xiàn)象。其中你來我往在捐贈物資上貼“寄語”,甚至成為一些國家展示文化內(nèi)涵的一種有趣方式。“寄語”中摘錄的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詩詞名句或者類似詩詞的偶句,傳遞了溫情,也賦予了疫情期間獨特的“寄語文化”。

其發(fā)端,是今年2月初我國疫情暴發(fā)時日本捐贈物資上所貼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捐武漢),“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捐湖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捐大連)等詩詞名句,當時暖哭了無數(shù)中國網(wǎng)友。

在日韓等國暴發(fā)疫情后,中國無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還是各大企業(yè)、民間組織,都不約而同地在援外物資包裝上貼上頗為精當?shù)闹袊旁娫~或者受捐國詩詞名句,準確地傳遞我們的一片真情。比如中國向日本提供病毒試劑盒等抗疫物資,貼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中國向韓國大邱市緊急捐贈口罩,貼有“道不遠人,人無異國”;中國援助法國的醫(yī)療物資貼有“千里同好,堅于金石”,這些都在各國民眾中引起廣泛共鳴。再比如,中國企業(yè)給意大利的捐贈物資上,寫著:“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此句出自意大利歌劇《圖蘭朵》,其講述的中國公主的故事,讓人感動于文化的關聯(lián)和愛的回贈。

其實贈物附詩這一“寄語文化”現(xiàn)象,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歷史。從《詩經(jīng)》“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到漢代李陵蘇武贈物附詩,尤其是大唐王朝中外之間的朝貢賜贈附詩,使這一“寄語文化”達到高潮。日本長屋王派遣唐使贈大唐袈裟附詩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jié)來緣。”唐玄宗賜贈日本遣唐使禮物所附詩《送日本使》有曰“日下非殊俗,天中嘉會朝”,夸獎日本和大唐一樣都是禮儀之邦,懂得來大唐“會朝”(諸侯朝會天子)。唐玄宗賜贈新羅(今朝鮮半島)國王禮物所附詩《賜新羅王》中有“興言名義國,豈謂山河殊”,稱贊新羅國為“義國”。至于唐朝文人之間贈物附詩,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孟浩然贈朋友寶劍附詩曰“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日本是對大唐文化理解和接受最為深入的國家之一,深知詩詞對于中國人、中國文化的特殊意義,故而在我國暴發(fā)疫情的艱難時刻給予物質(zhì)捐助的同時,選擇詩詞作為“寄語”。那么,詩詞或類似詩詞的偶句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性在哪里呢?筆者認為最主要有三點:一是精煉雅致的語言,二是真摯深厚的情感,三是和諧優(yōu)美的節(jié)奏。在疫情封城封區(qū)的壓抑中,這些要素構(gòu)成了很大的精神安慰,或者說精神能量。

如果再把視野放宏觀一點看,在歷史上疫情對于文化都能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東漢末年的傷寒大疫導致“生民百遺一”,促使魏晉人重新思考應該怎樣活著,從而促進了魏晉文化中“魏晉風度”的形成;14世紀歐洲黑死病的暴發(fā),促使人們思考如何擺脫宗教的束縛,從而推動了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

以詩詞為核心的“寄語文化”說明我們對傳統(tǒng)優(yōu)秀詩詞的活學活用,能讓它們在新時代發(fā)出新的光與熱。這些“寄語”讓所贈物資增加美感,更具溫度,以文化的軟實力把雙方的心拉得更近。今年春節(jié)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在疫情高峰時期仍創(chuàng)下電視節(jié)目收視紀錄,說明以詩詞為代表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正在融入我們的生活。而捐贈“寄語文化”再一次讓詩詞走向世界,以一種富有溫情的形式與世界進行交流,也讓我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未來充滿期待。

(作者:李定廣,系《中國詩詞大會》學術總負責人、上海師范大學中文創(chuàng)新團隊教授)

熱門資訊

圖賞